买房迁户口危害有哪些?不了解清楚这些当心吃亏!
聊聊买房迁户口这事儿,我踩过的坑
大家今天想跟大家唠唠买房迁户口的事儿。这几年身边不少朋友买房,顺带就把户口迁过去,好像是挺顺理成章的一步。我自己也经历过这么一遭,回头想想,里面有些弯弯绕绕,甚至可以说是“危害”,当初真没琢磨透。
那会儿刚买新房,想着以后孩子上学方便,还有就是听别人说,本地户口办事儿、享受些福利啥的都容易点。中介和开发商也一个劲儿地说迁户口各种便利。脑子一热,就觉得这户口非迁不可。
动身去办,麻烦事儿不少
决定就去办呗。先是回老家开证明,什么户籍证明、无犯罪记录证明之类的,跑好几趟派出所。然后拿着一堆材料,再到新房子这边的派出所申请迁入。以为挺简单,结果发现每个地方要求还不太一样,缺个章、少个文件就得重新跑。那段时间,真是请不少假,两头跑,腿都快跑细。
- 先去老家派出所,开一堆迁出要的材料。
- 再去新房所在地的派出所,提交迁入申请,各种审核。
- 中间可能还涉及到街道、物业,盖章、开证明。
- 材料不齐或者格式不对,就得打回去重新弄。
反正,这过程比我想象中折腾多,光是请假扣的工资和搭进去的时间精力,就是一笔不小的成本。
迁过来,新的问题又来
好不容易把户口迁过来,本以为可以安心。结果?有些事儿跟当初想的不一样。
老家的有些东西就彻底没。像我老家是农村的,虽然人早就在城里上班,但户口本上那个“农业户口”,迁出来变成“居民户口”后,老家的宅基地、承包地之类相关的权益,基本上就跟你没啥关系。以后想再迁回去?难,几乎不可能变回原来的农业户口。当时没想那么远,现在想想有点后悔。
新地方的“福利”也不是那么好拿的。就说孩子上学,是,有本地户口,确实有入学资格。但好的学校竞争照样激烈,不是说你户口一迁进去,就能保证上好学校。我们那一片儿,好多都是为孩子上学迁过来的,一个学区挤满人,还是得看积分、看落户年限,甚至摇号。跟当初想象的“一迁就灵”差远。
还有医疗,确实可以享受本地的医保政策。但报销比例、方便程度,跟我原来老家的比,也没好到哪里去,有些地方甚至还不如原来。而且到一个新环境,社保、医保这些关系转接,也得自己一步步去跑去办,又是一堆事儿。
再有就是,感觉自己还是个“外地人”。虽然户口本换,但在这个城市生活久,你会发现,很多圈子、人脉、社会关系,不是一个户口本就能立刻融入的。有时候去社区办事,人家一看你落户没几年,态度可能就不一样。这种融不进去的感觉,挺微妙的。
更别提经济压力。为这个“本地户口”的便利,硬着头皮在高位接盘房子,背上几十年的贷款。每个月还完房贷,日子过得紧巴巴。有时候想想,如果当初不执着于这个户口,是不是可以买个小点的、或者远一点但压力小的房子?生活质量会不会更高点?
我的几句实在话
说这么多,不是说买房迁户口就一定不对有些人来说,比如确实能解决孩子上名校的大问题,或者新地方福利待遇确实远超老家,那该迁还得迁。
但我想说的是,这事儿真得想清楚。别光听别人说或者中介忽悠。一定要自己去解:
- 迁出去,你会失去什么?老家的权益、便利,考虑清楚没?
- 迁进来,你能得到什么?是不是真的像宣传的那么有没有附加条件?
- 这个“得到”的代价是什么?不光是买房的钱,还有时间、精力、以及可能的风险。
- 长远来看,这个决定对你和家人未来十几年、几十年的生活意味着什么?
千万别冲动!多问问已经在那个地方落户生活几年的人,听听他们的真实感受。把好处、坏处都摆出来,放在天平上好好称一称。毕竟户口这东西,迁起来折腾,想再迁回去,往往就更难。
这就是我当初买房迁户口的一点经历和反思,希望能给正在考虑这事儿的朋友提个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