非农户口购买农村房屋需要什么条件?内行人给你说说清楚!
得,今天跟大家唠唠我这非农户口是咋买到农村房子的。这事儿,说起来挺折腾,但还真就让我搞定。先说我这纯粹是分享我自己的经历,各地情况不一样,您要是也想这么干,可得自己多打听打听,摸清楚再说。
为啥想不开要买农村房?
城里待久,是真腻歪。车多人多,空气也不咋地,就老琢磨着回村里找个清静地儿。我老家虽然不是这村的,但年轻时候在这边下乡待过,有点感情。再加上岁数大,就想找个院子,种点菜,养几只鸡,过过慢生活。一开始家里人也反对,说你城里户口,买农村房?净瞎折腾,政策上就不允许。
我知道难,网上也查,都说不行,说什么宅基地是集体的,城里人没资格。但就有点犟,觉得事儿总得去试试才知道。
开始找房,处处碰壁
有这念头,我就开始行动。托以前在这边认识的老哥们帮我留意。一开始真挺不顺的。看几家,要么是房子太破,要么是人家一听我是城里户口,头摇得跟拨浪鼓似的,说卖不,卖也过不户,以后麻烦多。
确实,这是最大的坎儿。 人家村民也怕,万一以后政策变,或者我反悔,或者村里不认,这钱房两空的事儿谁也不想摊上。
那段时间,我真是有点灰心。跑好几趟,油钱没少花,每次都是乘兴而去,败兴而归。感觉这事儿可能真悬。
柳暗花明,遇到个合适的
就在我快放弃的时候,一个老哥们给我打电话,说村西头老王家那房子要卖。老王儿子在城里定居,老两口也跟着过去,房子空着也是空着,就想处理掉。
我赶紧过去看。这房子位置不错,靠着山,院子也大,虽然有点旧,但主体结构还行,拾掇拾掇就能住。最关键的是,这老王家人比较实在,也急着出手。
我就跟他儿子小王谈。小王也直接,说:“叔,我跟你明说,这房子按规矩是不能卖给您这种非农户口的。咱只能私下里签个协议,村里那边,我爹妈去说说看,但不保证一定成。”
最关键的一步:搞定村委会
这事儿的核心,就在村集体这儿。小王带着我,提点水果点心啥的,去找村支书和村主任。人家也是面露难色,说这不合规矩,上面查到要担责任。
我就开始“磨”。我把自己想在村里养老、种地、绝对不是投机倒把的想法,仔仔细细说一遍。还表态,说以后村里有啥需要帮忙出力的地方,我肯定不含糊。再加上老王家在村里人缘还不错,也帮着说不少好话。
磨得有两三次, 反正就是一次次去沟通,表达诚意。村干部看我态度确实挺坚决,而且老王家也确实困难(老人在城里看病要花钱),可能也是考虑再三,松口。
他们提几个条件:
- 必须签协议: 这协议得写清楚,房子是我买的,但宅基地使用权还是归村集体,我只有使用权,不能转卖给别人,尤其不能卖给村外的人。
- 村里备案: 协议得在村委会备个案,村干部得签字画押,证明他们知道这事儿。
- 不能大拆大建: 房子可以修缮,但不能推倒重新盖个大的或者洋楼啥的,得保持原有风貌。
- 邻里关系: 让我保证跟邻居搞好关系,别惹事。
这些条件我觉得都合理,毕竟咱是“外来户”,能让人家接受就不错。当场就答应下来。
签协议,交钱,拿钥匙
接下来就顺利多。找个双方都信得过的中间人(也是村里的老人),一起拟个购房协议。协议内容就是把村委会提的那些条件都写进去,特别强调只有房屋使用权,宅基地性质不变。价格谈妥,一次性付清。
签协议那天,村支书和几个委员也到场,算是做个见证,在协议上签字,盖村委会的章。虽然我知道这协议可能在法律上效力有限,但在村里,有村委会的章和签字,大家就认。
钱货两清,老王家把钥匙交给我,这事儿就算落定。 没去办什么房产证过户,那个我知道,凭我这非农户口,根本办不下来。
入住和后续
拿到钥匙后,我就开始捯饬房子。找村里的几个师傅帮忙,换门窗,重新弄水电,院子也平整一下。前后忙活小半年,总算是有个样子。
现在住进来快一年,感觉挺邻居们处得也都不错,平时种种菜,串串门,比城里舒坦多。村里有啥活动,我也跟着凑凑热闹,出点力。
心里也不是完全踏实。 毕竟这房子从法律意义上讲,产权还是有点模糊。以后会不会有政策风险?会不会有纠纷?这都说不但我当时就想,人生短短几十年,想做的事就去做,担点风险也认。只要我在村里好好住着,跟大伙儿关系处应该也不会有大问题。
你要问我非农户口到底能不能买农村房?我的经历是:能,但过程曲折,风险自担,关键看你能不能搞定村集体,并且接受这种产权不完全清晰的状态。 这不是一条能复制的路,运气、人情、时机都挺重要。分享出来,给有类似想法的朋友做个参考,但千万别头脑一热就去干,一定要自己掂量清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