住在农村的非农业户口能买房盖房吗?新政策解读来了!
说起我这非农业户口跑去农村住的事儿,还真是一波三折,全是自己一步步蹚出来的路。
起初的念头和现实的骨感
最早就是城里呆腻了,加上老家在农村那边还有点亲戚关系,就琢磨着能不能回去过几天清净日子。一开始想得挺美,以为有钱在哪不能待?结果一打听,立马傻眼了。人家说了,你这户口不是村里的,就不是集体经济组织成员,那村里的宅基地跟你没半毛钱关系,想自己盖房子?门儿都没有!这规矩是写在纸上的,硬得很。
摸索着找出路
碰了一鼻子灰,但我这人犟,就觉得不能这么算了。盖新房不行,那我能不能想想别的辙?
- 打听老房子: 我先是问了问亲戚,老家那边有没有闲置的老房子。运气还行,有个远房亲戚家里有多年的老屋不住了,屋顶都快塌了。他们也嫌修起来麻烦。
- 商量着来: 我就找上门去,跟人家磨了好久。我说我不占你宅基地,也不改建,就是想把这老屋子修修,暂时住着。我出钱出力修缮,就当是租,或者给点补偿。因为是亲戚,加上我态度也诚恳,人家松口了,同意我来弄。
- 动手修缮: 接下来就是动手了。找村里的老师傅帮忙,换瓦片、修墙、通水电。前后忙活了小半年,总算把那破屋子拾掇得能住人了。这期间,村干部也来看过,问了情况,我老老实实说了,就是修缮老屋子,不是新建,也不是买卖宅基地。因为没动地基,没扩建,手续上就没那么多麻烦事儿。
实际住下来的感受
现在住进来有些年头了。跟城里比,有好有坏。
好处:
- 空气是真的清净,晚上睡觉特别踏实。
- 邻里关系相对简单点,虽然我是“外来”的,但时间长了,大家熟了也就那样。
- 生活成本确实低一些,自己种点菜,花销不大。
麻烦:
- 这房子毕竟不是我的“根”,心里总有点不踏实。虽然是修好了,但产权还是人家的,以后有啥变动不好说。
- 不能像本地村民那样享受一些集体福利,比如分红啥的,想都别想。
- 办事有时候还是不方便,毕竟户口不在这。看病报销什么的,还得按我户口所在地的规矩来。
- 最关键的是,这房子只能维持现状,不能翻建,更别说扩建了。哪天真不行了,还得搬。
总结一下我的经验
我这非农户口住在农村,算是钻了个“修缮老屋”的空子,加上点亲戚关系才办成的。想正儿八经像本地人一样去申请宅基地盖房,基本是不可能的。政策管得严,土地性质摆在那儿。如果你跟我情况类似,也想去农村住,可以考虑租房,或者像我这样,找个能修缮的老房子暂时落脚。但一定要搞清楚,这只是“住”的问题,跟“拥有”是两码事。别想着能像本地村民一样拥有自己的地和院子,那不现实。
这就是我这几年折腾下来的真实经历,希望能给有类似想法的朋友提个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