村官帮迁户口靠谱吗?小心这些陷阱!
得,今天就跟大家唠唠我那段当“户口村官”的日子。这也不是个啥正经官职,就是村里管户口那摊子事儿,干得多了,人家就这么叫开了。
刚上手那会儿
一开始我进村委会,也不是专门管这个的。那时候年轻,让干啥就干跑腿打杂呗。后来原来的文书年纪大了,眼神也不好使了,再加上上面要求户口信息要搞清楚,要电子化录入什么的,这活儿就顺理成章落我头上了。主要是看我年轻,会用电脑,觉得我能捣鼓明白。
刚接手那阵子,真有点蒙。 村里几百户人家,每家几口人,谁是谁家亲戚,谁家孩子在哪上学,谁家老人在哪,都得摸清楚。以前那老底子都是手写的,乱糟糟的,有的还不全。我只能拿着个本子,挨家挨户去问,去核对。
那段时间,真是天天在村里转悠。东家问问,西家瞧瞧。有时候人家在地里干活,我就得跑到地头上去找。有时候人家白天不在家,晚上我还得再去一趟。碰上不太乐意搭理的,还得磨破嘴皮子,跟人解释这是上面的要求,是为了大家
跑手续的日常
光核对信息还不行,办具体事儿才是大头。比如:
- 谁家添了新丁,要上户口。
- 谁家孩子考上大学迁出,或者毕业了迁回来。
- 谁家娶媳妇、嫁闺女,户口要跟着动。
- 还有身份证到期了,得提醒人家去换,有时候还得帮着行动不便的老人去镇上派出所办理。
这些事儿,听着简单,办起来可麻烦。需要准备的材料那是一堆堆的。出生证明、结婚证、毕业证、村委会证明……少一样都不行。我得先跟村民说清楚要准备他们准备好了,我再帮着检查一遍,看看有没有漏的、错的。然后,抱着一摞材料,骑着我的小电驴,就往镇上的派出所跑。
到了派出所,那也不是马上就能办好的。有时候人多,得排队。有时候系统出点问题,或者哪个材料审核有点疑问,就得等着,或者再跑回来补充。一天跑个两三趟那是常事儿,感觉腿都要跑细了。
碰上特殊情况
最头疼的是是碰上那些“特殊情况”。比如,前些年不是有段时间搞那个征地拆迁嘛那段时间,突然冒出来好多人想把户口迁回村里。有的是多年前嫁出去的女儿,想带着孩子迁回来;有的是在外地打工的,说要回乡发展;甚至还有些沾亲带故的,也想往里挤。
那阵子我办公室门槛都快被踏平了。来的都说得天花乱坠,理由一个比一个充分。但我心里清楚,大部分是冲着那点补偿来的。政策规定得明明白白,不是你想迁就能迁的。我就得一遍遍解释政策,有时候话说重了还得罪人。但没办法,这事儿得按规矩来,不然以后出了问题,责任算谁的?那段时间压力是真的大,两头受气。
还有就是处理一些历史遗留问题,比如有的人家户口本上的人跟实际对不上,或者出生日期登记错了。这些事儿处理起来更麻烦,得翻老档案,找证明人,来来回回折腾好久。
干下来的体会
就这么一天天跑,一年年干。村里谁家啥情况,我心里基本上都有数了。走到路上,碰见个人,我都能立马反应过来这是谁家的,家里几口人,户口在哪儿。
现在回想起来,那段“户口村官”的日子,真没啥高大上的,就是繁琐、具体,有时候还得受点委屈。但确实也锻炼人,让我更了解村里的实际情况,更懂得跟老百姓打交道。看着一摞摞材料变成一个个办好的户口本、身份证,心里也还是有点成就感的。
也就那么回事,一份工作,尽力去干现在虽然不专门负责这块了,但村里有人碰到户口上的事儿,还是习惯来找我问问。能帮上忙的,我还是会搭把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