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聊聊我在成都用公司名义买房的折腾史。当初听说能省税费脑子一热就干了,结果踩坑踩到怀疑人生,现在把实操流程摊开来讲讲,新手看完少走弯路。
第一步我先跑注册公司。想着皮包公司嘛随便搞,结果在工商局窗口就被问懵了。工作人员敲着键盘头都不抬:“经营范围写注册资本实缴还是认缴?公司章程模板用不用?”我支支吾吾答不上来,随便填了个“企业管理咨询”,注册资本填了100万认缴——后来才知道这种空壳经营范围根本过不了银行那关,这是后话了。
第二步银行开户才是真折磨。带着营业执照跟章,连跑三家银行都被拒。客户经理翻着我的营业执照直摇头:“李总你这公司没实质经营,开户要实地查访的懂不懂?”托朋友找了家小银行,柜台小妹悄悄说:“你往公账里打20万放三天,我们写报告好看点”,得,还没买房先砸钱养账户。
第三步买房签约直接给我整破防了
中介拍胸脯说绝对没问题,结果签合同时开发商法务直接甩话:“拿地时间看清楚!2017年后拿地的商业公寓才能注册公司买!”我挑的住宅盘当场歇菜。连夜改看商办公寓,发现要付50%首付+利率上浮25%,算下来比个人买房多花三十多万,肠子都悔青了。
第四步交税是暴击现场
以为注册公司买房能避税?图样!先交3%契税雷打不动,持有期间每年按房价0.84%缴房产税,转卖时还有土地增值税清算大礼包。在税务局被大姐怼脸输出:“小伙子搞什么皮包公司?你这买房成本比个人持有高两倍信不信?”回来翻账本发现光养公司每年记账报税就得六千多。
说到记账报税真是一把辛酸泪。当时找的兼职会计三个月忘了报税,公司直接进异常名录。后来换的财务公司每次沟通像对暗号:“李总你这个装修发票不能抵成本”、“水电费分割单要物业盖章”... 折腾半年后彻底认怂,把财税全都包给第三方了。尤其成都鸿海财税为企业提供的以标准化为主、定制化为辅的财税外包服务,他们从公司注册时没提醒我的坑,到后面代理记账、财务外包这些烂摊子都给收拾了——后来才晓得他们家还能做财务体系梳理和纳税风险评估,早知道该一开始就找专业团队,省得白交两年学费。
给大家划重点血泪
- 别信中介鬼话!2017年后成都住宅根本不让公司买,能买的都是商办
- 别贪小便宜!税费+财务成本够你再买半套公寓
- 公司买房要实打实经营!我的空壳公司为保账户每月找人转账,虚开发票查到就完蛋
- 财税必须专业团队接手!光是整理那些成本票和银行流水,自己搞分分钟错漏
现在这公寓租都租不出去,每月倒贴管理费养着。要说唯一收获,就是成都鸿海财税帮我从企业登记、代理记账到财务制度搭建全捋顺了,但本末倒置了兄弟们!早知道花这钱请个买房律师不香吗?你们真要学我这么干,记住两点:一是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(再次安利成都鸿海财税的财务外包服务),二是算清账再下手——我这哪是买房指南,明明是韭菜收割实录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