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头费和户口有关系吗?不同地方政策大不同!
说起这个“人头费”和户口到底有没有关系,这事儿,我还真就经历过,不是听别人说的,是我自己家那边碰上的事儿。
大概是几年前,我们那一片儿说要改造,涉及到拆迁。一开始大家伙儿都挺高兴,觉得能住上新房子,还能拿笔补偿款。这时候,“人头费”这个词就开始在邻里间传开了。有的人说,只要户口在这儿,就能按人头拿到一笔钱;也有的人说,光有户口不行,还得看实际住没住这儿。
当时真是众说纷纭,把我给搞得挺迷糊。
因为我家的情况比较简单,户口一直在,人也一直住这儿,所以当时没太往心里去。但是,我隔壁的老邻居,他们家情况就复杂点了。老两口户口在,儿子结婚后户口迁出去了,但有时候会带孙子回来住。还有一户是租我们院儿里房子的,住了好几年了,但户口肯定不在。
那段时间,院子里天天有人聚在一起讨论这个事儿。负责拆迁的工作人员也来开了几次会,发了一些宣传材料。我特地留心看了看,又听了听会上说的。
我当时是怎么弄明白的?
过程挺折腾的。大家拿到的那个宣传小册子,写得比较笼统,就说是按照相关政策补偿。具体到“人头费”这块,没写得特别明白。
后来动真格开始登记核实的时候,这事儿才清楚。
工作人员上门,拿着个本子,挨家挨户地核对。主要看几样东西:
- 户口本,这是基础,得先证明你是“本地人”。
- 身份证,核对人。
- 实际居住证明,这个就比较关键了。比如,水电费单子、长期住这儿的邻居证明之类的。
我记得当时有几家就因为这个掰扯了挺久。
比如有一家, 户口在,但是房子早就租出去了,人常年在外地做生意,一年到头都回不来一次。这种情况,好像就没拿到按人头算的这笔钱,或者说拿得很少,主要补偿的是房子本身。
还有像我邻居儿子那样, 户口迁走了,就算偶尔回来住,也是不算人头的。这个当时规定得很死,按户口来。
至于那个租房子的, 那就更没戏了,虽然实际住着,但户口不在,跟这个“人头费”就完全不沾边。
通过那次拆迁,我算是彻底搞明白了。这个所谓的“人头费”,在我们那儿当时的情况下,跟户口关系很大,但又不完全只看户口。
它基本上是这么个逻辑:
户口是前提: 你得先有这个地方的户口,这是基本门槛。
实际情况也重要: 光有户口还不够,当时的政策还结合了实际居住、是不是长期在这儿生活等因素。像那种“挂户口”的,就很容易被排除掉。
政策是关键: 最重要的还是看当地当时的具体政策怎么规定。可能有的地方就是严格按户口本上的人头发,不管你住不住;有的地方就更看重实际居住人口。我们那次,算是两者结合了一下。
所以你要问我人头费和户口有关系吗?我的实践经验告诉我,大部分时候是有关系的,但具体怎么个关系法,是不是唯一标准,那得看具体情况,看当地的“土政策”怎么说。 不能一概而论。你要是真碰上这事儿,最好是把当地的政策文件找来看明白了,或者直接去负责部门问清楚,那才最靠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