户口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出来了,对我们落户有啥影响?
得,今天正好有空,就跟大家唠唠我之前亲身经历的这档子事儿——跟《户口管理条例实施细则》打交道的那些日子。
为啥要折腾户口这事儿?
起因挺简单,就是前几年,工作定,寻思着得在一个城市扎根,孩子慢慢大也得上学,没个本地户口是真不方便。那会儿就听说政策老变,各种细则也跟着调,心里挺没底的,但没办法,硬着头皮也得上。
摸索细则,准备材料的开始
第一步,就是搞清楚目的地的规矩。 我记得当时是先上网,找当地公安局官网或者政务服务网,看他们公布的那个《户口管理条例实施细则》。条条框框写得挺官方,看得我一个头两个大。但没办法,耐着性子一条条看,特别是关于落户条件的,比如学历要求、社保年限、有没有房产什么的。
对照着细则,我就开始准备材料。那真是一段“集邮”的日子:
- 身份证、户口本原件复印件,这肯定是少不的。
- 学历证明,学信网打印的报告或者毕业证原件。
- 劳动合同,还有社保缴纳记录,得到社保局去拉单子,盖章。
- 如果是租房,得有备案过的租赁合同;要是买房,就是房产证。我那会儿是租房,就去街道或者房管所搞那个租赁备案,也费点功夫。
- 还有些其他的,比如无犯罪记录证明,有时候还需要。
反正就是细则上列我就得想办法去凑齐。缺一个都不行,还得保证都是最新的,没过期的。
跑部门,递交申请的过程
材料备得差不多,下一步就是跑部门。我先是去打算落户那个区的行政服务中心,或者直接是公安分局的户政窗口。取号,排队,那叫一个人多。
轮到我,把一堆材料递上去。工作人员大姐倒是挺有耐心,一份份看,告诉我哪个复印件格式不对,哪个证明需要补充。这里得提一句,态度一定要好,毕竟是求人办事,咱客客气气的,人家也愿意多指点两句。
第一次去基本不可能一次搞定。我记得我因为一个社保记录的问题,又跑回公司和社保局折腾一趟。还有那个租房备案,也补点手续。来来回回,真是感觉腿都要跑细。
关键一步是拿到《准予迁入证明》。所有材料审核通过后,他们就会给这个,相当于拿到“入门券”。这个过程也得等,不是当场就能拿到的,说是要审批。
回老家,办理迁出
拿着热乎的《准予迁入证明》,我马不停蹄地回老家。到老家户口所在地的派出所,办理户口迁出。同样是交材料,主要是《准予迁入证明》、我的身份证、老家的户口本。
老家这边流程相对快点,审核没问题,就把我的户口从老家户口本上注销,然后给我一张《户口迁移证》。拿到这张纸,心里才算踏实一半。
冲刺,落户成功
一步,就是拿着《户口迁移证》、《准予迁入证明》的第三联(好像是,记不清),还有身份证等材料,再次回到新城市的那个公安分局户政窗口。
这回是办理落户手续。工作人员核对无误后,收走我的《户口迁移证》,然后打印新的户口本。当那个崭新的、印着我名字和新地址的户口本递到我手上时,我这心里头,真是五味杂陈。
整个过程下来,怎么也得小几个月。中间的等待、反复跑路、补充材料,真是挺磨人的。但回头看看,为能在这个城市安心待下去,为孩子以后上学方便点,这些折腾也算是值。
这就是我根据那个《户口管理条例实施细则》实际操作落户的整个经历。说复杂,它流程是固定的;说简单,里面各种细节、要求是真的多,得非常有耐心才行。希望我这点实践记录,对有需要的朋友能有点参考作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