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公非农我农村户口,拆迁补偿有区别吗?一文解读
我家就是这么个情况,我老公是城里户口,也就是非农,我,土生土长的农村户口。这事儿平时过日子,没觉得有啥大不了的,反正俩人一块儿过,户口本放抽屉里,谁也不老去看它。
关键是前两年,我们村里说要搞开发,涉及到拆迁了,这户口的事儿一下就蹦出来了。
一开始听到风声,我和我老公还没太当回事儿。想着不就拆迁嘛给钱或者给房子,还能咋样。可后来村里开大会,还有邻里街坊们私下里议论,我才慢慢听明白了,这里头的道道儿还真不少,尤其跟我俩这户口不一样的情况,关系可大了。
村里的老人就说了,这拆迁补偿,跟你是不是村集体的人关系很大。像我这种本村的农业户口,不光是房子那部分的补偿,可能还有跟土地相关的,或者按人头算的份额。但我老公,他是非农户口,人家就说了,他不算咱们村集体经济组织里的人,那待遇就不一样了。
这下我俩就有点懵了。赶紧去村委会问。村干部说话也实在,大概意思就是,房屋本身的价值补偿,那肯定有我老公的一份,毕竟房子是我俩结婚后盖的,或者是一起住的。但是,涉及到宅基地那块的补偿,还有可能按村里人口给的安置补助啥的,他就很可能没有,或者说很少。
那段时间,我俩真是没少折腾。我把家里的户口本、结婚证、房产证(虽然是宅基地证,那时候还没换正式的)翻来覆去地看。 又托人去打听别的村子类似情况是怎么处理的。听到的说法也是五花八门,有的说结婚满多少年就行,有的说只要实际居住就行,但更多的是说,非农户口就是吃亏。
我们就一步步跟着村里的安排走。
- 先是登记信息,我们俩的情况都如实上报了,特别注明了我老公的非农户口。
- 然后是评估公司来家里测绘、评估房子价值。这个过程还算顺利,评估的人就事论事,主要看房子结构、面积、装修。
- 最让人心里打鼓的是等最终的补偿方案。天天盼着,又怕看到那个结果。
后来方案公示了,果然像村干部之前透风的那样。
补偿主要分两大块:一块是房屋及附属物的补偿,这块是按评估价来的,我老公的名字也在上面,算是共同财产。另一块是跟身份、土地相关的补偿和安置,比如宅基地补偿、人口安置费之类的。这块就明确了,只有我这个本村农业户口的人才能全额享有,我老公因为是非农户口,这部分的权益就几乎没有。可能也就给点象征性的搬家补助费啥的。
当时看到那个明细,心里确实有点不是滋味。倒不是图那点钱,就是觉得有点不公平,明明一起住的房子,一起生活的家,就因为一个户口本上的性质不同,差别这么大。
不过后来也想通了。政策就是这么规定的,村集体的东西,确实是优先保障集体成员的利益。 我老公也挺看得开,说只要房子那块没少给就行,其他的本来也不是他的权利。再说,给的补偿总额也还行,我们合计着用这笔钱在城里或者镇上买个房子也够了。
我自己的实践经历就是这样。这“老公非农我农村户口”的情况,平时真不显,但一遇到像拆迁这种跟集体利益挂钩的大事,差别就体现出来了。主要是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成员的身份认定上,非农户口确实不占优势。 如果你家也是类似情况,提前了解清楚当地的具体政策,心里有个底,到时候真遇上了事儿,也能更从容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