什么叫居民户口?看完这篇你就全明白了不再犯迷糊
最近帮家里头弄点事情,跑几趟社区,老听他们提到“居民户口”这四个字,一开始我真有点蒙,这词儿听着熟悉又陌生。
以前咱们不都说“农业户口”、“非农业户口”嘛要么就是“农村户口”、“城镇户口”,啥时候冒出来个“居民户口”?我这人就爱琢磨,搞不明白心里就不得劲。我就想着,这到底是咋回事?是不是又改啥新政策?
正好前两天要去派出所办点别的事儿,我就顺道问一嘴。找到户籍窗口那个大姐,我就直接问:“大姐,现在老说那个居民户口,跟我们以前说的农业、非农业户口有啥不一样?给我讲讲呗。”
那大姐人还挺估计问这事儿的人也不少。她放下手里的活儿,跟我解释说:
- 以前,确实分得很清楚,你是吃商品粮的(非农业),还是自己种地的(农业),待遇、福利啥的都不太一样。
- 很多地方为方便管理,也为让城乡待遇慢慢拉平,就不再那么严格区分。搞个改革,把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,都统一登记成“居民户口”。
- 你看现在很多人的户口本上,“户别”那一栏,直接就印着“居民家庭户口”或者“居民集体户口”。
我听完才恍然大悟!,原来是这么回事。就是说,“居民户口”算是个统称,把以前那两种都合到一块儿叫。她说,这主要是户口本上看着统一,但实际上,你原来是哪儿的,可能有些东西,比如老家有没有地啥的,系统里还是有记录的,只是户口本上不那么显眼地标出来。
我琢磨着,这大概就是个趋势,以后城乡差别越来越小,户口上也就不用分那么细。虽然实际中可能还有些过渡期的东西,或者不同地方具体操作不太一样,但大方向是统一叫“居民户口”。
搞清楚这个之后,心里踏实多。下次再听到“居民户口”,我就知道是咋回事,就是现在统一的叫法,不再像以前那样,上来就先分个“城里人”和“乡下人”。这趟派出所没白跑,又弄明白一件事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