农村有非农户口吗?带你了解农村户口的种类和历史变迁。
说起这个农村里头有没有非农户口,这事儿我还真就自己琢磨过,也跑腿打听过,不是瞎说,是自己的一些经历。
几年前,我回老家,那会儿不是流行搞那个什么新农村建设嘛村里变化挺大。我就跟我发小聊天,他一直在老家待着。聊着聊着就说到村里老李家那小子,当年他爸是镇上小工厂的工人,后来厂子黄了,他就一直待在村里,也没出去打工,就在家门口搞点小买卖。我随口问了句:“那他现在算咱们村里的人,是农业户口了?”
结果我发小说:“不是,他家一直是镇上的户口,就是非农。”
这话把我给说愣了。我就寻思,人明明住在村里,吃喝拉撒都在这儿,怎么就不是农业户口?以前咱们那概念里,住农村=农业户口,住城里=非农户口,多简单。
这事儿就勾起了我的好奇心。正好那几天我要去镇上办点事,我就琢磨着顺便去派出所的户籍窗口问问。
跑腿打听的过程
到了镇派出所,找了个看着年纪大点、面善的民警同志。我先是东拉西扯问了点别的,然后就把话题绕到这上头了。
我问:“同志,跟你打听个事儿。就是说,一直住在农村,有没有可能户口不是农业的,是非农的?”
那民警同志一听,笑了,说:“你问这干这情况以前多了去了。”
他看我一脸懵,就跟我解释:
- 历史遗留问题:他说,以前国家搞计划经济那会儿,分得很清楚。有些人虽然家在农村,但在国营厂矿、学校、机关单位上班,吃“商品粮”,他们的户口就转成了非农业户口。比如以前村里的小学老师、卫生院的医生、供销社的职工,还有一些在附近国营农场、林场上班的人,他们人可能就住在村子边上,或者干脆就在村里,但户口本上写的就是“非农”。
- 家属随迁:还有一种情况,就是家里有人是非农户口,后来政策允许,部分家属也能跟着转成非农,即使他们还住在农村老家。
- 特殊情况:还有些更特殊的,比如有些水库移民、地质勘探队家属什么的,安置在农村,但也给了非农身份。
他给我举了个例子,说他们镇旁边以前有个小煤矿,是国营的,矿上的工人好多都是附近村里的,招工进去就转成了非农户口。后来煤矿关了,工人回家了,还是住在村里,但那个非农的身份就一直跟着。他家孩子上学、当兵啥的,都按非农的走。
我又问:“那现在不都说户口要统一了吗?”
民警同志点点头:“对,现在改革了,很多地方都不分农业、非农业了,统一叫‘居民户口’。你看现在新发的户口本上,‘户别’那一栏,可能直接就写‘家庭户’或者‘集体户’,不写‘农业’‘非农’了。”
但是,他话锋一转,“虽然名义上不怎么分了,但有些东西还是跟以前挂钩的。”
他解释说,最主要的就是土地。原来是农业户口的,在村集体里有土地承包权、宅基地使用权。那些历史上就是非农户口、后来也没改成农业户口的人,虽然住在村里,但通常就享受不到这些跟土地相关的权利。比如说,村里分地、分红,可能就没他们的份儿。
我的理解和总结
从派出所出来,我这心里就亮堂多了。回去跟我发小一说,他也点头,说确实是这么回事儿。老李家那小子,虽然人看着跟村里人没两样,但村里分地、征地补偿这些事儿,他家确实是靠边站的。
要问农村里有没有非农户口?
答案是:以前肯定有,而且不少。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。
随着户籍改革,这个“非农”的标签在很多地方的户口本上可能已经消失了,统一成了居民户口。但是,这个区分在某些方面,特别是涉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、土地权益等方面,它的影响还在。你不能单看一个人住在哪里,就判断他是什么“性质”的户口,尤其是在处理跟土地、集体福利相关的事务时,还得看他最初的户口来源和现在的具体政策规定。
这事儿挺复杂的,不是简单的一刀切。我这趟腿没白跑,算是把这多年的一个模糊概念给搞清楚了。实践出真知,光听别人说不如自己跑跑问问来得实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