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上海户口有哪些方法?这几种主流途径最靠谱!
说起搞上海户口这事儿,可真不是一两天能弄完的。当初一门心思来上海打拼,也没想太多户口的事儿,觉得年轻,先干着呗。可时间一长,尤其是在这儿待习惯了,结婚了,甚至琢磨着孩子上学的事儿,这户口的问题就越来越现实地摆在面前了。
摸索门道
一开始真是两眼一抹黑,就上网到处看,问问身边拿到户口的朋友。听到的说法五花八门,有什么人才引进,听着挺高大上,好像得是特别厉害的人才行;还有留学生落户,这个咱也没留过学,沾不上边;还有说结婚投靠的,这个倒是沾点边,但也得满足年限啥的,不是一蹴而就。最多的,还是听到大家说居转户,就是办居住证,然后熬年限,交社保交税,好像是条大多数普通人能走的路。
下定决心走“居转户”
琢磨来琢磨去,感觉其他路子要么门槛太高,要么不太适合我自身情况。就下定决心,走“居转户”这条路。虽然知道时间长,要求也细,但感觉一步一个脚印,比较踏实。心里想着,反正也在上海长期发展了,那就按规矩来呗。
漫长的准备与积累
决定了就开始行动。第一步,就是老老实实办居住证。这个是基础,每年都得记得去续签,一天都不能断,断了年限就得重新算了,这可是大事儿。然后就是社保和个人所得税,这俩更是重中之重。每个月工资发下来,都得盯着看社保基数够不够,税有没有正常申报。那几年,真是特别关注这个,生怕哪个环节出问题。政策还老变,一会儿说要几倍基数,一会儿又强调个税匹配,就得一直跟着政策调整自己的缴纳情况。我记得有段时间基数要求提高了,还跟公司人事磨了好久,调整岗位和待遇,才勉强达标,那阵子压力是真的大。
除了居住证、社保和税,还得满足一定的年限要求。我走的是最常见的7年这条路。这7年里,不仅仅是时间够了就行,还得保证社保、个税都是连续并且符合要求的。中间我还根据要求,去考了个中级职称。为了这个职称,也是下了不少功夫,看书、上课、考试,折腾了好一阵子,总算是拿下来了,说是这样能增加点申请的分量。
提交材料与等待
好不容易熬够了年限,职称也有了,社保个税自查感觉也差不多了,就开始准备整理材料。这又是一个大工程。各种证明、合同、税单、社保证明、居住证记录、学历证明、职称证书、还有一堆表格要填,复印件都堆成小山了。一个一个窗口去跑,一个一个章去盖。有时候一个材料不符合要求,就得打回去重新弄,或者补充新的证明,来来回回跑了好几趟,真是磨人。
把所有材料小心翼翼地交上去之后,就是漫长的等待。每天都刷刷系统,看看有没有更新状态。那段时间心里真是七上八下的,生怕哪个环节被卡住。中间还接到过几次电话,要求补充点东西,或者核实一些信息,每次接到电话心都提到嗓子眼。
终于拿到!
大概等了小半年,有一天刷系统,状态终于变成了“审核通过,公示”。看到那几个字的时候,心里那块大石头总算是落地了!赶紧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家里人,大家都挺高兴的。公示期过了之后,又去办了的手续,迁户口,拿新的身份证和户口本。当真正拿到那个带着上海地址的户口本时,感觉这几年的折腾和付出,都值了。
整个过程回头看看,真的是不容易。需要耐心,需要细心,还得有点运气。但总归是靠自己一步步走下来,把这事儿给办成了。现在也算是半个“上海人”了,哈哈。